• 内容分析法谁提出的? 洋葱法则是谁提出的?
  • 资讯类型:城市规划  /  发布时间:2023-11-11 20:09:21  /  浏览:0 次  /  

一、内容分析法谁提出的?

框架分析( Framing Analysis)是由著名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 Goffman)引入社会科学领域的。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一书中,戈夫,曼将“框架”视为一种“解释图式”。他指出,社会事件原本混乱无序,人的认识,能力却是有限的,正是框架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寻找、感知、确认以及标签化社会事件与信息。

换而言之,如加姆森和沃菲斯菲尔德( 1993)所理解:“事件不会自己“说话,,而需要从它们本身所嵌入的框架中呈现意义。”

二、洋葱法则是谁提出的?

它是由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Richard Boyatzis)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后而得出的概念。指出素质洋葱模型中的各核心要素由内至外分别是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等。

三、安培定则是谁提出的?

安培定则是安德烈·玛丽·安培提出的。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数学家。

电流的国际单位即以其姓氏命名。

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月20日 — 1836年6月10日),里昂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数学家。

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他被麦克斯韦誉为“电学中的牛顿”。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四、满意原则是谁提出的?

是赫伯特·西蒙提出来的。

在决策准则上,用满意性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

西蒙认为,完全的合理性是难以做到的,管理中不可能按照最优化准则来进行决策。

首先,未来含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人们不可能对未来无所不知;

其次,人们不可能拟定出全部方案,这既不现实,有时也是不必要的;

第三,即使用了最先进的计算机分析手段,也不可能对各种可能结果形成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

五、最优原则是谁提出的?

提出者:

维弗雷多·帕累托

帕累托最优法则(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 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

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在有更过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 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2.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3.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 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六、城市等级规模怎么概括的?

城市等级规模可以根据人口、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等因素来概括。城市人口在通常情况下是衡量城市等级规模的主要指标。此外,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也可以作为衡量城市等级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超过10万人的城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被认为是“中等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国际知名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等则被称为“世界级城市”,其发展水平和影响力卓越。因此,城市等级规模的概括需要考虑多重因素。

七、顺序性原则是谁提出的?

美国著名教育家拉尔夫泰勒就明确提出了课程内容组织的三条原则。

1、顺序性顺序性原则是组织学习内容的时间次序.根据儿童认识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一般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至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2、连续性连续性原则强调的是后续学习与先前经验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课程内容的安排应当使每一后续的学习内容都是建立在前面学习经验的基础之上,使前学习的终点成为后学习起点和认识基础.同时,后续学习又是原先经验的扩展与加深.

3、整合性整合性原则是指加强课程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之间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帮助儿童把从各领域所学到的知识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其目的在于增强儿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八、音译法谁提出的?

音译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春秋谷梁传》记载说:“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

孔子这里说的是撰写史书时记载事物名称的方法,但在中国翻译史上常常被看作是对译名问题的原则指导。所谓“名从主人”是说人名地名应该按该人该地所在的国家或民族语言的读音去翻译。

九、平行管理原则是谁提出的?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著名集体教育原则的别称。

意思是通过教育集体影响个人,通过教育个人形成集体。“平行教育原则”要求班主任在教育中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坚持两者的教育相结合,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相互影响的。

十、reps原则是谁提出来的?

例外原则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原则之一。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问题等。这样,既能保证稳定性的正常管理工作,又能应付特殊性的例外管理工作。 泰勒提出的这种以例外原则为依据的管理控制方式,后来发展为管理上授权原则、分权化原则和实行事业部制等管理体制。

帮助说明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收费标准 | 联系我们 | 留言咨询  | 切换手机版
最新房源网 滇ICP备2021006107号-588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