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
- 资讯类型:数据政策 / 发布时间:2024-03-22 05:25:50 / 浏览:0 次 /
我国的高等学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中心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学生真正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一是专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应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主任,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教务处处长、研究生院院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负责人及部分教师代表担任委员。该委员会应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发挥指导、研究、咨询、评价和服务功能,通过系统规划、整体推进,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引领性作用。
二是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师资队伍,优质的师资队伍才能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导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效果入心入脑。高等学校需要培育一支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要通过各种举措培养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
三是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应注重以当前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式教学,并增加课堂内实践教学环节;择优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契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通过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把课讲好、讲活、讲出兴趣,让学生愿意上、愿意听。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工作,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观点与思潮。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小班课程,增加授课的互动性与参与性。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工作室,并给予经费等资源支持,鼓励教学创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
四是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社团建设,形成与第一课堂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每个理论社团需要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使得理论社团成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要深入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党团活动、班会,鼓励学生针对理论前沿与社会热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分享和交流活动,以理论指导实践,用思考改变行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是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微模式。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便捷性、灵活性、交互性等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构建符合高校传统与特色的“微学工”模式,通过“微引领”“微学习”“微服务”“微公益”等形式,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师资队伍建设要体现一岗双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强调:一个好的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一岗双责,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学识,更要承担起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引领的职责。要通过制定课堂教学纪律与规范,强调“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
一是课堂教学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课堂管理制度,如《课堂教学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明令严禁课堂教学中出现教学失范的言行。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本校特色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是实行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组定期听课、抽查听课制度,对课堂教学失范行为进行监督;二是发挥学生和同行评教的作用,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反馈;三是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和课堂教学观摩,确保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有效监控。
四是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年度和届终考核指标体系,坚决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不符合师德要求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使师德评价真正“硬”起来。
五是进一步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集体备课的优良传统,发挥教研室的集体教学研究作用。要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集体备课方面的传统优势,通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使用教材来规范教学秩序;基层教学组织要开展教学研讨来提升整体教学能力。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应注重对本单位教师备课活动在思想政治内容上的教育与引领。
3.教材建设要体现“一本教材、两种职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资政育人功能,同时又承担了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高等院校在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方面责无旁贷,应该坚持“一本教材、两种职责”,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的专业性与价值引领作用,既讲解专业知识,又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展现改革创新的时代风采。
一是加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教材为核心的教材体系的构建。目前,“马工程”教材正在全国稳步推进,从撰写质量、教学应用、学生反响等方面都表现良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马工程”教材兼具知识科学性与政治正确性的双重标准,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功能。
二是加强理论性教材与案例性教材的结合。既要强调理论教材的思想指导性,又要强调实践操作的有效应用性,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为具体实践行动的细节之中,体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要求。
三是严格规范哲学社会科学外文原版教材的使用。哲学社会科学外文原版教材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们包含了人类共同的知识成果,另一方面,它们也带有明显的国别特色与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将哲学社会科学外文原版教材为我所用,必须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求同舍异”的原则,选用符合社会主义国家需求与政治要求的知识内容,并严格审核哲学社会科学外文原版教材的课堂准入,规范程序,严格使用。
四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教材保障体系与管理机制。使教材的生产与应用建立在一个良性运行机制上,保证课堂使用的教材兼具高质量的科学性与政治性。建立一个多层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管理制度,建立基层教学组织选用、二级学院论证审批、校级教务部门评审备案的三级协同管理模式。
五是教材建设要紧跟时代发展,实现与信息化与智慧化的高度融合,提高学生“喜闻乐用”的视频教材、立体教材、动态教材的覆盖面和课堂使用率。借助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强电子教材、音视频教材建设,为学生打造一个融合大数据与互联网的“云教材”体系。
- 热门楼盘展示》》
-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