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时期抗大后来发展为哪所大学
  • 资讯类型:城市规划  /  发布时间:2022-05-11 22:03:27  /  浏览:168 次  /  

1945年10月,原抗大总校一部分教职学员奉中央军委命令,在副校长何长工带领下向东北进军,1946年2月底到达吉林通化,筹办“东北军政大学”。新中国建立后迁入北京,发展成国防大学。各个分校则组建了华北、华东、西南等军政大学。

随着抗战时期中国文化中心的南移,清华、北大、南开大学等南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大,华中大学迁往喜洲。

扩展资料:

一、创办初期

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改称“干部团”。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大恢复创建于陕北瓦窑堡,红军干部团和陕北红军学校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不久改称“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周昆任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

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校址为保安县)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出席并发表讲话。

二、中国科大与抗大

1958年9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开学之前,首任校长郭沫若题写了校歌歌词《永恒的东风》。9月17日,郭沫若校长向周恩来总理汇报的时候,总理仅改动了两个字,把校歌歌词中“为共产主义建设作先锋”中的“建设”改为“事业”,使文字的表达更为准确。

经总理审定后,郭校长又邀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音乐作曲家、抗大校歌作曲者吕骥先生为之谱曲。郭老说:“我们的校歌得到他的作曲,这就使得我们的学校能够有声有色地继承着抗大的传统。”

两天后,郭校长又请吕骥先生来校,在大礼堂里教授全体师生们学唱这首校歌。由一代文史巨匠、音乐家和政治家共同参与创作的、激荡科大人的旋律,从此传唱不衰。

在1958年9月20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学典礼上,陈毅、聂荣臻就明确指示:“科大应该按照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样子来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其前身是“西北抗日红军大学 ”,1937年初改为此名。1940年11月4日抗大总校进驻河北邢台县浆水一带,校部就设在前南峪村。 1943年起,校长徐向前,兼任中央处理委员会主任、抗大总学习委员会书记。抗大的来历: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改称“干部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大恢复创建于陕北瓦窑堡,红军干部团和陕北红军学校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不久改称“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周昆任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校址为保安县)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出席并发表讲话。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帮助说明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收费标准 | 联系我们 | 留言咨询  | 切换手机版
最新房源网 蜀ICP备20020785号-19 版权所有:成都蓁成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